黄润秋表示,这十年,全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、转折性的变化。
2025年3月8日上午,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“部长通道”集中采访活动,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参加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。
在谈到近年来我国取得的“环保成绩单”时,黄润秋表示,这十年,全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、转折性的变化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“稳中有进”,讲“进”用了“四个新”,其中之一是“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”。这个“新”的改善特征可以概括为“下30”“跨90”。
“下30”,是指全国的PM2.5平均浓度去年降到了30微克/立方米以下,达到了29.3微克/立方米,这是除疫情期间的2022年以外,PM2.5全国年均浓度首次降到30微克/立方米以下,大幅度超过“十四五”所计划的PM2.5浓度下降10%的目标,累计下降幅度达到16.3%。
“跨90”,是指地表水的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跨过90%这个门槛,达到90.4%,尽管只同比增加了1个百分点,但这是在高位上增加的,来之尤其不易。长江连续五年、黄河连续三年,干流的水质达到了Ⅱ类及以上。
黄润秋还表示,环保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“三个减排”:
第一,在工程减排方面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谋划1.9万个生态环境治理工程,大幅度削减污染物的排放,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工程、散煤治理工程,去年新增200万户,总量已达到4100万户。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,累计完成9.3亿吨,包括重点工程改造和全流程改造。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“十四五”已累计下降15%和11%,超额完成“十四五”下降10%的目标,有力推动环境质量改善。
第二,在结构减排方面。这些年,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,一些高污染排放和高碳排放的传统产业,产品产量逐渐趋于稳定,部分还有回落。但另一方面,新质生产力在蓬勃兴起,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装机连续两年突破3亿千瓦,去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.7亿多千瓦,总装机占到发电总装机的56%,发电量占到总量的35%以上,新能源汽车在市场销售的占比也超过40%,叠加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的实施和加持,更加有力推动结构减排和环境质量的改善。
第三,在管理减排方面。去年相继开展了29个轮次的“线上+线下”监督帮扶,在涉气方面就推动解决了8万多个问题,这其中包括超标排放、偷排直排,也包括弄虚作假的问题。同时开展了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的专项整治,推动了15万辆柴油重卡的尾气达标排放。另外,还开展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,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