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以往比较落后的农村,这几年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,各地村子都大变样,农民的生活越过越好。富裕起来的农村人,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,因此保护环境就成了一件大事。
过去环保似乎只是城里人关心的事,在农村很少被提及。因为一方面以往很多农民收入低、生活水平不高,大家关注的重点都是挣钱、发展,另一方面那时农村缺乏产业,也没啥污染。但现在情况不同了,随着收入的提高,农村环保已经被提上了日程,越来越受到重视。
时间来到现在,5月份,随着新一年夏收的即将到来,环保又将成为农村的一项重点工作,未来一段时间,农村以下5种行为将会被严查不怠,农民朋友一定要注意了。
1、农用地膜要回收,不能随意丢弃
地膜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资,有数表明,地膜的广泛使用,能给农业带来30%左右的增收。在笔者老家,无论是种大蒜、小辣椒,还是种瓜果、蔬菜,几乎都要用到地膜。但地膜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,就是污染。地膜是一种塑料制品,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,会长期存在。
农业生产中残留的地膜碎片,会一直留在土壤中,影响后续作物生长,也会影响到土壤质量。现在为了防止农用地膜带来的污染,有关部门明确规定,未来农用地膜将实施回收制,农民不得再随意丢掉废弃地膜,谁用谁要清理,并送到指定回收点进行处理。
2、秸秆一律禁烧
秸秆禁烧其实已经不是啥新鲜事了,经过多年的宣传,农民早已心知肚明。但是,由于长期禁烧秸秆、实施秸秆粉碎还田,导致庄稼出现病虫害增多、影响产量,还会增加成本,因此农民更期待能够允许焚烧秸秆,这样能有效杀灭秸秆中的病菌、虫卵,还能节约成本。不过,目前看来,农民的这个期待暂时难以成为现实,各地的秸秆禁烧将会持续,在麦收到来之际,农民朋友切忌焚烧秸秆。
3、禁渔区内严禁捕鱼
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,恢复自然渔业资源,近年来国家在很多水域实施了禁渔制度。进入2021年以来,长江及其主要支流、洞庭湖、鄱阳湖等,已经开启了为期10年的禁渔期。除了长江,黄河等流域也启动了期限不等的禁渔。在规定的时间内,除了个人垂钓之外,禁渔区禁止一切捕捞行为,以此为生的渔民也要上岸,由国家来安排新的工作,或者发放相应补贴。
4、禁止电鱼、毒鱼及其他违规捕捞
没有划定禁渔期的地方,现在捕捞也不能随意了,一些对自然生态危害大的捕捞方式已经被禁止了,例如过去常见的电鱼、毒鱼、炸鱼,现在统统都被禁止。像电鱼过去各地都有,由于电鱼能直接消灭水域内一切大鱼小虾,是典型的竭泽而渔,目前早已一律禁止,农民朋友如发现还有人在电鱼,随时可以举报。除了电鱼、毒鱼、炸鱼以外,像地笼、“绝户网”等,也不能再用了。
5、养殖业严禁随意排污
在之前两年,很多地方掀起了“禁养风波”,其实是一种盲目扩大的错误做法,好在现在已被叫停。国家规定的“禁养区”,只限定于水源保护区、自然风景区等几类重点区域,这些地方是一律禁养的。而其他地方,如果环保达标,是可以搞养殖的。
需要注意的就是,在国家规定的禁养区之外,搞养殖一定不能随意排污,污染排放必须要经过处理之后,已经达标才可以进行,否则也要严惩不贷。
俗话说“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”,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,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。以上几种行为,现在已经禁止,如有再出现,将严惩不贷,农民朋友要注意避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