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十分重视,对城市里的污染企业进行了重点的督查和整改,如果不能接受的只能选择关停。在农村中,养殖行业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,很多养殖场因没有环保措施,随意的排放粪便和污水,让周围的环境受此影响,被责令关停整改。如果是在禁养区内的,还需要拆除。
限制养殖只是第一步,秸秆的禁燃工作也在有序的开展中,这项工作已经进展几年了,每到庄稼收获期,上级就会派出工作人员监督,发现有人私自燃烧的,那就会重点的处罚甚至拘留。
按理说随着时间的推移,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,农村的人居环境改造有了初步的成果,按理说环境应该会变得更好,城市里的污染现象能减少,北方的雾霾也会消失。
实际上今年的冬季,北方雾霾依旧现身,特别是这几天,北方气温提升了2-4℃,不少地方出现了中度霾,能见度不是太高,对百姓们的出行影响很大,大家只能无奈的将口罩拿出来,很多人减少了出行,生怕雾霾会对身体产生影响。
实际上,为了能够减少雾霾,各地也采取了诸多的措施。比如说鼓励煤改气、电改气,让农民安装天然气,用上更高效洁净的能源,尽管安装的费用比较高,使用起来的成本也高,可农民还是会支持国家的环保工作。
还有一些地方,尽管没有安装天然气,可政府鼓励使用环保煤,其成本比较高,相比柴火、普通煤炭,价格更高,但农民还是会购买使用。
即便农民全面按照当地的指示,可都城市里的空气环境还是没太好的转变。不是说只要不少秸秆、柴火,城里的环境就会变好?现在来看,这是不是打脸?
农村的过度环保,没能换来城市的蓝天,反而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被制约。
城市的污染,不能简单的推卸到农民身上,应该考虑化工厂是否限制生产了?汽车尾气排放是否解决了?
农村人想要从事养殖,却因环保处处受限,很多人原本凭着养猪、养鸡一年赚上几万元,不需要再外出打工。可自从环保到来后,大家只能无奈的去往外面大城市,年龄大了只能在家里待着了。
过度环保应该警惕,专家也要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,别闹出“何不食肉糜”的笑话!